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催人奋进,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中涉及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论述内容丰富、意涵深刻,把我们党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和行动指南,要不断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工会各项工作中全面体现、全面落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述,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毋庸置疑也是工人阶级的中心任务,必然是新时代工运事业的发展方向。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推进工运事业发展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习多次强调“工会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坚持中国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工会作为中国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头脑十分清醒、立场十分坚定、行动十分坚决。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发祥地,上海工会更要传承好红色基因,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职工头脑,不断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做“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诚实践者。
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历史一再证明,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不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没改变也不会改变。新征程上,上海工会要逐步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做到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习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讲到,“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从这个方面看,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上海各级工会要最大限度发挥贴近基层、贴近企业、贴近职工的优势,向广大职工讲清楚讲明白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价值取向、战略安排等重要问题,启发职工群众自觉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不断凝聚起广大职工投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从“充分的发挥”到“有效发挥”,集中体现了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理念,是以职工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必然要求,要求我们把主要精力用到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上来,增强工作的务实性、有效性,以实实在在业绩接受检验、评判工作。
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中拿出更多务实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近年来,上海各级工会始终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去年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研,聚焦重点群体,开展“千企万岗促就业 勠力同心促发展”复工复产就业护航行动,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对接平台,运用直播带岗、专场招聘等形式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全市“稳就业”大局。上海工会要不断顺应时代变化,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拿出更多务实举措,促进更多职工实现平等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
在发展基层民主中发挥更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企业民主对于职工来说,就是扎扎实实的民主、看得见的民主、身边的民主、全过程的民主。各级工会要坚持全过程、全领域参与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推动将职代会、职工董监事、集体协商等内容写入企业章程、融入管理制度、纳入管理流程。不停地改进革新职工民主参与的渠道和方式,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以集体协商、职工董监事、厂务公开等为主要形式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探索推广民主议事会、劳资恳谈会、民主协商会等补充形式,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提供多样化的民主管理解决方案。
在创新基层工会组织中展现更大灵活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型工业化必然造就新型企业组织形态、催生新型用工方式。上海各级工会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职工在哪里,工会就要建在哪里”为标准,不断调整基层工会组织形式、工作模式、服务方式,确保“工会就在职工身边”。应企业分布结构“相对集聚”之变,在市、区局产业、街镇三级工会组织架构基础上,建设由街镇总工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会构成的“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应用工方式“灵活分散”之变,创新构建平台企业工会组织体系,企业属地建会、员工属地入会,明确平台企业工会对关联企业工会及员工的责任,纵横贯通、线上线下相结合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应公司运营模式之变,紧跟产权关系、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发展变化,在集团、下级企业、控股企业、投资项目等各个层面同步建立工会组织。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习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讲到,“一定要转变观念,大力培养产业工人”。这一论述,彰显了习始终重视和牵挂产业工人的深厚情怀,强调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意义,指明了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方向。
要把服务上海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作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产业能级、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首要的就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上海各级工会要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聚焦上海重点培育的“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不断激发职工群众拼搏实干、建功立业的奋斗热情。创新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帮助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不断的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注重发挥“最美职工”“大国工匠”等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将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成职工岗位创新的主阵地,切实在推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征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要把坚持“四个尊重”、弘扬“五种精神”作为深化改革的关键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四个尊重”“五种精神”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一脉相承,契合工会语境,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精神指引。上海工会组织要充分的发挥“申工社”、劳动报等工会媒体作用,通过上海职工直播课堂、劳模宣讲活动、劳模工匠大讲堂、百名劳模工匠服务千家企业和校园活动等各种载体,推动劳模精神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持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职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要把培养好、使用好产业工人作为深化改革的发力点。习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不要瞧不起产业工人,一定要看实际贡献”“我们要思考和研究怎样去培养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个才是最重要的”。着眼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上海市总工会要继续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培养好、使用好产业工人作为发力点。一方面,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推动出台职业教育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制定产业工人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的措施,促进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实现产业工人用好留住。
微信扫一扫
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