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向科学仪器行业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仪器信息网编辑摘录部分关键信息,共行业同仁参考。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有关政策的实施也与科学仪器行业从业者接下来一年的工作息息相关。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全社会传递了更加清晰有力的宏观政策信号。同时,从仅有900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看,“特别国债”、“消费”、“新质生产力”等是今年的重点工作方向。
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围绕扩大有效需求,扎实推进“两重”建设,加力支持“两新”工作,设备购置投资提高15.7%,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3%。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有新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完善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训。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制造业投资提高9.2%。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商业航天、北斗应用、新型储能等新兴起的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制定修订环保、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深入实施重要ECO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跃。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 “两重”建设。
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起的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激发数字化的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大范围的应用,全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的发挥新型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研发技术,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学技术项目。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探索国家实验室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增强国际和区域科学技术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科技支出向基础研究倾斜,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从制度上保障公司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学技术项目。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完整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 “内卷式”竞争。
稳定对外贸易发展: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与合作,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大力鼓励外商投资: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加强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加快标志性项目落地,持续打造 “投资中国”品牌。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大面积推广。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推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固态废料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 “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的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节能节水管理,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项目。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加快建设 “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规划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热情参加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健康优先发展的策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统筹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
*2025年5月11-13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等单位协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5)将在上海召开。
“数智驱动 新质引领”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人士,力争把最新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最热点的市场需求信息、最新的技术进展及成果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会议期间将颁发多项年度行业大奖,引领科学仪器产业及检验检测方向。欢迎报名参会!
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五五”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中心实验室刘桀佳: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吴晶:我的科研之路始于对生命奥秘的无限好奇
伊利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专家/正高级工程师李翠枝:做好桥梁纽带作用,传递技术人员的声音
年产200万台(套)!海能仪表智能计量仪表及能源管理平台项目将于5月正式投产
微信扫一扫
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