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介绍,今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
2022年1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我国已具备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分类管理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实行动态调整,依法科学管理一直是我国应对传染病的根本原则。米锋表示,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强化疫苗接种,加强药物和医疗资源储备,做好分级分类诊疗,强化疫情监测,加强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防护,制定相关预案,强化培训指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平稳有序实现转段。要关口前移,全链条、全要素、全力以赴做好救治患者;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做好健康指导、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地区防控,减少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努力实现压峰错时;有明确的目的性提高老年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
米锋说,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有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有关部门发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第十版防控方案继续强调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疫苗接种,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及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进行了几个主要方面的调整: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常态化情况下,主要开展病毒变异监测、个案报告、哨点医院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城市污水监测等。应急情况下,增加核酸和抗原检验测试监督测试、发热门诊监测、重点机构监测等。
三是调整检测策略。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在疫情流行期间要定期开展抗原或者核酸检验测试。社区重症高风险人员出现相关症状后开展抗原或核算检验测试等。
四是调整传染源管理。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施隔离措施,实施分级分类收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
五是流行期间能采用紧急防控措施。在常态化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在疫情暴发流行期间,结合病毒变异的情况,疫情流行的强度、医疗资源的负荷和社会运作情况等做综合评估,能够准确的通过人群感染率和医疗资源紧张程度等,适时、依法采取临时性防控措施,目的是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人员流动,减少发病率,减轻感染者短期内剧增对社会运行和医疗资源等的冲击,有效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但也会在社区保留少数的便民检测点。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为满足群众检测的需求,各地要对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抗原和核酸检验测试的策略,科学合理地做好检测各项准备工作。
一方面,要求社区要保留足够的便民检测点,保证居民“愿检尽检”的需求。各地要基于人口基数、疫情发展形势和居民检测意愿等因素,合理设置社区检测点,满足居民检测需求。
另一方面,倡导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群众自行开展抗原检测,零售药店以及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要供应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保障可及性,满足群众检测的需求。
“同时,要做好抗原检测相关知识的宣传,帮助群众掌握抗原检测的基本流程,确保检测的规范。”常昭瑞说。
第十版防控方案中对预防接种提出了一些具体明确的规定,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在方案当中,关于预防接种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进一步强调坚持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对于3岁以上的适龄人群,假如没有禁忌证,鼓励接种疫苗。倡导公众特别是老年人要全程接种疫苗,合乎条件的要完成加强免疫。
第二,对合乎条件的18岁及以上的人群要完成1剂次的加强免疫。在加强免疫过程中,也特别强调,不管是选择序贯免疫还是选同源免疫,不能一起进行,只能选择一项。
第三,进一步强调对感染高风险的人群,第二剂次加强免疫的建议。第二剂次免疫跟第一剂次加强免疫要间隔6个月以上。通过对这些高风险人群,老年人群、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的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来提高对他们的保护水平,关键是要提高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
第四,后续根据疫苗研发的进展和临床实验的结果,加强完善免疫策略。王华庆说:“方案当中也提到,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基层要对他们进行摸底,一个是了解基础性疾病的情况,另外了解疫苗接种的情况,然后根据摸底情况等进行风险分类,有重点地推进这些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微信扫一扫
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