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大气监测技术及应用网络会议聚焦温室气体、环境空气、大气污染源监测等,邀请23位专家深入交流技术、应用与业务进展。
近年来,我国大气监测技术与应用步入快车道,正逐步实现从传统监测向智慧监测的跨越。在大气污染治理的持续征程中,监测体系的优化与核心技术的应用仍是亟待深化的关键环节。2024年9月25-27日,仪器信息网举办了“第五届大气监测技术及应用”网络会议,聚焦大气监测的热点重点工作,深入技术交流与创新探讨,会议直播期间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反响。
会议围绕“温室气体监测”、“环境空气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三大主题设置了5个专场,历时2.5天,共邀请了23位来自检验测试的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及仪器厂商等大气监测领域中权威、专业、资深的专家探讨当前大气监测技术、应用与业务进展状况。直播期间专家老师们为大家耐心答疑解惑,受到了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
九位专家针对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实际的需求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讨论了含氟温室气体与甲烷等关键温室气体的立体监测技术,并分享了省市级别监测站点的工作进展。此外,还关切了钢铁、煤炭及废弃物处理等行业中的温室气体监测重点。通过一系列分析国内外立体监测体系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专家们提出了构建中国本土化温室气体综合监测网络的战略构想。河北子曰公司的代表则介绍了该公司利用光腔衰荡技术和TDLAS开发出的高精度监测系统,探讨了国产设备在这一领域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专家们就挥发性有机物(VOCs)、颗粒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监测技术展开了广泛讨论,包括计算模型和监测装置的研发进展。会议期间,有报告详细的介绍了VOCs标准物质的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在国内的最新制备与分析技术,并与国际领先水平进行了对比。同时,基于HJ 759-2023标准开展的相关检测活动所需的质量控制措施也被提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可以应用实时粒径分布数据来追踪超细颗粒物(UFP,
杨伟伟博士依据《加强技术防控提升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质量的通知》的要求,强调了便携式现场监测工具对于确保数据准确性与可追溯性的重要性;李庆则聚焦于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可凝结颗粒物排放问题,分享了相关的监测技术;牛拥军介绍了火力发电厂二氧化碳连续监测系统的创新实践;周伟教授展示了如何借助大数据平台结合AI算法实现对污染源头的有效远程监控。
会议中的报告演讲不仅展示了当前的技术进展,也为未来的研究内容提供了方向。为了回馈大家对会议的支持,以及方便相关从事者能不断学习,根据报告嘉宾的要求,部分报告视频将设置回放。
新成果单细胞蛋白质组学迎来突破:中国科学家开发超灵敏 Chip-Tip 技术
《优先监管地块土壤污染管控工作指南(试行)》征求意见发布,规定重点监测内容
雪迪龙船舶碳排放计量监测系统入选“北京市2024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
仪真分析与美国Teledyne Instruments建立吹扫捕集、总有机碳及测汞仪产品战略合作关系
重要通知 “京津冀大气-地表水环境监视测定数智化感知关键技术探讨研究”项目参与单位公开征集
微信扫一扫
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