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2025年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Kaiyun主页 > 设备制造

三部门:2025年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

2024-08-14 设备制造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

  《方案》提出,围绕重点领域研制一批国家标准、采信一批团体标准、突破一批国际标准、启动一批标准化试点。2024年,发布70项碳核算、碳足迹、碳减排、能效能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国家标准,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全覆盖。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

  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撑水平。2025年底前,研制20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开展25项关键计量技术探讨研究,制定50项“双碳”领域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基本具备,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相关仪器设施检定校准工作稳步推进。

  《方案》聚焦当前标准计量工作的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有明确的目的性部署实施16项重点任务,其中“双碳”标准重点任务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8项。

  (一)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快速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纺织、交通运输、建材、石化、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及制修订,制定温室气体审定核查、低碳评价等相关配套技术规范,支撑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有效服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制定面向园区的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标准。(二)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发布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通则国家标准,统一具体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原则、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等要求。加快研制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服务外贸出口新优势。开展电子电器、塑料、建材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研制。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研制碳标识相关国家标准。(三)加大项目碳减排标准供给。开展能效提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余能利用、甲烷减排与利用等典型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标准研制工作。条件成熟时,推动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纳入国家标准体系,支撑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和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公开披露等应用场景。(四)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加快氢冶金、原料替代、热泵、光伏利用等关键碳减排技术标准研制,在降碳技术领域采信一批先进的团体标准。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清除技术标准,尽快出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量化与核查、相关术语等通用标准。抓紧构建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地质封存全链条标准体系。(五)提高工业领域能耗标准要求。修订提高钢铁、炼油、燃煤发电机组、制浆造纸、工业烧碱、稀土冶炼等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全方面提升能效水平,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修订完善能源计量、监测、审计等节能配套标准。(六)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对标国际领先水平,修订升级工业通用设备、制冷和供暖设备、办公设备、厨房电器、照明器具产品能效标准,扩大能效产品覆盖范围,加快研制电动汽车充电桩、第五代移动通信(5G)基站设备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标准,将高压电机、服务器等产品纳入能效标识管理,研究出台数据中心能效标识细则。(七)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制定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家用电器等回收拆解标准,研究制定农用机械零部件回收利用有关标准。开展退役光伏设备、风电设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研制,加大新能源产品设备的绿色设计标准供给,加快研制再生塑料、再生金属标准。按照《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通则》要求,研制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系列国家标准。(八)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修订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增加低碳指标,建立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绿证和绿色电力消费有关标准。在消费品基础上,制定钢管、建材、染料等工业品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修订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纸和纸制品等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充分的利用市场资源,将技术领先、市场成熟度高的团体标准纳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九)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面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监测的需要,布局建设一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名录,持续做好碳相关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十)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加快高精度多组分气体快速分析探测仪、光谱仪等碳核算、碳监测相关计量仪器的研制。组织对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CEMS)开展计量性能测试评价。(十一)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制定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推动企业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优化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强化碳核算数据优先来源于计量器具的要求。充分的发挥国家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作用,鼓励企业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等技术方法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依照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需求,探索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计量实测验证平台。(十二)开展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探讨研究。开展碳排放在线监测计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持续开展基于激光雷达、区域和城市尺度反演等碳排放监测计量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开展烟气捕集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计量技术探讨研究,为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在线监测、低碳技术探讨研究等提供计量支撑。(十三)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探讨研究。推动加强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探讨研究,开展碳排放直测方法与核算法的比对研究、天然气排放因子实测研究等,在火电领域研制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气体浓度校准装置,不断的提高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十四)加强碳计量中心建设。推动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国家碳计量中心顶层制度设计和建设任务推进。研究制定碳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指导计量技术机构和重点排放单位加强碳计量能力建设,不断的提高碳计量能力水平。(十五)完善“双碳”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加强“双碳”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编制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规范、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校准、煤化工生产企业碳计量器具配置与管理等计量技术规范。(十六)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组织各地区对建筑建材、石化化工、能源、钢铁等传统行业及数据中心、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帮助用能单位解决节能减排降碳计量难题,不断的提高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上的水准和能力。

  日前,由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的陕煤集团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50万吨/年DMC一期工程完成中交。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实现中快速地增长,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发展质量和韧性进一步提升。

  8月9日,第二届BDO产业链创新及衍生物行业大会暨GBL行业发展交流会在银川举办。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加快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

  8月6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西安召开2024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会上,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作主旨报告,分析了上半年经济环境与石化行业经济运行特点,指...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发布了《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碳排放控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石化化工乃至国内各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明确方向和...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邮编:100120


微信扫一扫

手机官网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