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超大型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定要解决的一个瓶颈性问题。深圳经过40余年快速地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但城市的承载能力已明显不足,“垃圾围城”问题日渐突出,成为限制城市高水平发展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简称深圳市城管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习关于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扬特区敢于先行先试的首创精神,着力探索开创“能源生态园”建设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垃圾处理设施“邻避效应”和“垃圾围城”困局,成功走出了一条超大型城市垃圾治理新路子。
随着经济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深圳生活垃圾处理量逐年增加,但受限于土地资源紧缺、人口高度密集以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邻避效应”等因素,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焚烧能力不够,大量垃圾只能依靠填埋场超量填埋解决,全市陷入“垃圾围城”困境,探索垃圾处理新模式迫在眉睫。2015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活垃圾全量焚烧战略,以“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的建设原则,决策部署南山二期、宝安三期、龙岗能源生态园建设,打造了集垃圾处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工业旅游“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园,在全国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后全量焚烧以及原生垃圾零填埋,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供了深圳经验,相关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
——坚持高位统筹,压实各方责任。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市、区、街、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各区成立由书记、区长任组长的专责小组,凝聚城管、生态环境、发改、规划、维稳、公安、宣传、住建等职能部门整体合力,推进征地、拆赔、环评、宣传、维稳工作同频共振。
——坚持依法公开,赢得市民支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公开项目规划、选址、环评等,通过项目说明会、参观已建项目、听取意见等形式,保障市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实现最优选址,优化建设方案,赢得各方认可与支持。
——坚持最高标准,锚定全球标杆。出台深圳地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规范》,烟气排放标准全面优于现行国家标准(GB18485-2014)和欧盟标准(2010/75/EU)。其中,市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二噁英类指标,深圳标准限值为0.05ngTEQ/Nm3,仅为国标和欧标规定值0.1ngTEQ/Nm3的一半。
——坚持创新设计,拓展园区功能。建筑规划设计采用国际招标,引进国际知名设计企业和团队,结合设施外观形象和地理位置,将建筑艺术、城市美学与工业技术有机融合。同时,拓展园区功能,园内创新建设高品质的科普展馆、游泳馆、参观长廊、观景平台、书吧及咖啡馆等惠民设施,打造开放共享的花园式生态园。如盐田能源生态园,每年参观达5.2万人次,南山能源生态园2023年以来累计参观达1.06万人次,市委、人大、政协以及香港环保署等有关部门多次莅临现场参观交流。
——坚持智慧赋能,精准高效监管。建立“全口径、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督管理体系,依托传感器、摄像头等物联网技术,对园区内生产数据及视频实时监测并智能分析。烟气污染物排放数据与生态环境部监测平台联网实时更新,并通过园区门口电子显示屏将数据同步向社会公开,强化群众监管,提升公信力。
“能源生态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一套务实得力有效的落实机制,才能确保平稳推进和落地见效,变“邻避”为“邻利”。
——统筹推进与分级治理相结合。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可能涉及跨部门、跨区域协同问题,且项目性质特殊,周边反对呼声可能较大。项目平稳落地,重点是高位推动,建立统筹推进和分级治理工作机制,从市区领导,到各级各部门都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权责明晰,各司其职,合力推动。
——法治方式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群众对项目的不信任和不支持,往往源于项目手续有瑕疵和信息不公开透明。因此,在项目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法治方式,做到依法依规,公开公正,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不留下任何一个问题,保障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群众充分了解决策过程、项目利弊,以消除疑虑。同时,也要充分的利用行政手段,提前做好规划、评估、审批等工作,协调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政府主导与共建共享相结合。群众最关心的往往是“我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因此,在推进建设过程中,政府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落实人民至上原则,注重关心和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维护好人民利益。比如,尽可能地减少对旁边的环境的影响,积极回应群众利益诉求;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尽可能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实现多方共赢,凝聚群众心智,赢得群众信任支持。
——党建引领与文化培育相结合。“能源生态园”建设涉及垃圾焚烧,群众支持是关键,社会稳定是底线。推进项目建设的主办方和临时党支部,一方面,注重发动社会各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通过他们深入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多媒体宣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生态环保文化,宣扬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时尚文化,处处弘扬正能量,营造积极支持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
习指出,“城市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能源生态园”,不只承载着生活垃圾处理功能,还要在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打造“智慧城市”、助力实现“碳达峰”等方面争当示范、勇作先锋。为此,深圳城管部门立足现实,挖掘潜力;着眼长远,勇攀高峰,明确了长远发展目标。
——“能源生态园”要更加开放。能源生态园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与周围环境的深层次地融合,确保建成后成为所在区域的新地标和“会客厅”。同时,从以前单一的生产管理向“生产+服务”转变,鼓励市民参与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例如,深圳目前在建的龙华能源生态园园区与周边的犁头山郊野运动公园融为一体,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实施,同步建成后将作为“山海连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能源生态园”要更加智慧。充分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加强园区建设管理,打造垃圾焚烧全生命周期智慧管控体系,成为ICT技术在智慧城市和垃圾处理行业深度应用和创新的“样本”。例如,采用BIM和3D激光全息技术对全厂工艺流程建模,对接海量生产实时数据;深度应用AI与大数据技术,实现大数据烟气预测与控制;将高精度三维定位技术与生产业务深层次地融合,智能安全穿戴设备助力生态园安全运作;自主研发工业智能机器人,提高运行管理效率等。
——“能源生态园”要更加低碳。垃圾焚烧发电是能源生态园主要碳减排途径(如深圳全市垃圾焚烧发电量超900万度/日,全年减排量约80万吨CO2),但在别的方面仍有潜力可挖。例如,探索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渗滤液等协同共治,实现物质流能量流高效梯级利用;飞灰探索运用“等离子熔融”“高温熔融”、水泥窑协同处理等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造成的土地浪费等。
微信扫一扫
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