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召开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聚焦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召开

2024-05-15 行业资讯

  2023年11月29日,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在浙江杭州召开。仪器信息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对本次大会进行报道。

  2023年11月29日,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在浙江杭州召开。

  本次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和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承办。大会主题是“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吸引了全国500余位科技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和仪器企业有关人员齐聚杭州,积极为我国分析仪器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仪器信息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对本次大会进行报道。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理事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向 致辞

  开幕式后,本次大会进入到了大会报告环节。会议设置了15个大会报告,分享了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同时也对国产科学仪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模式等发表了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为快速推进我国科学仪器设施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献计献策。

  科学仪器对科技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战略意义。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施、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组织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施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杜江峰院士从概念、重要性、发展等方面出发,阐述了科学仪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于我国科学仪器的教育科学技术人才问题,杜江峰院士认为,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有待强化;在人才方面,培养集聚能力有待增强。

  杜江峰院士提出一体统筹推进科学仪器发展的建议,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供给;强化学科建设,培养高品质人才;优化管理体系,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做好引育留用,激发人才活力;坚持市场导向,健全服务支撑。

  报告题目:From WISE (Wearable intelligent Sensors and Electronic) to the BEST -Roadmap to Eternal Life---Fact or Fiction

  2021年,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的增加值规模仅40亿元,是市二十大产业集群中体量最小的集群。但传感器产业是未来万物互联的基础,是未来整个IOT产业增长的核心所在,更是让下游万亿级的终端产业有了新的活力,形成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闭环。张学记谈到,要像重视集成电路产业一样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张学记团队瞄准了核酸分析和诊疗体系、便携式分析检测的新方法、荧光金簇传感检测、智能微纳米马达、仿生智能界面传感、智能传感器等研究方向,并表示,掌握了传感就控制了世界;堂握了生物传感,就知道了生命的密码。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陈世桢研究员(代周欣院长作报告)

  临床MRl是无侵入、无辐射、高清晰获取生命信息的最重要疾病诊断工具之一。磁共振的检验测试范围跨越微观、介观、宏观,涵盖分子、细胞、组织、个体,其相关研究五次获诺贝尔奖。如今,磁共振已从物理、化学领域跨入生物医学领域。对此,陈世桢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从核磁共振波谱(NMR)到磁共振成像(MRI)的发展历史,精密测量院NMR仪器研制历史,以及现代磁共振成像设备(MRI)发展,并表示灵敏度是MRI设备永恒的追求。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围绕解决肺部医学影像中“看得见、看得快、看得全、看得准”的科学难题,“点亮”了肺部磁共振盲区,攻克了肺部结构和功能的无创、定量、可视化检测的瓶颈技术。实现了多种原子核(简称“多核”)磁共振信号增强原理与关键技术的突破,研制成功多核磁共振成像 (MRI) 装备,获该领域全球首个医疗器械注册证并率先进入临床。陈世桢表示,中国临床MRI设备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正迅速崛起,MRI设备汇聚尖端精密技术,是高端医疗器械“皇冠上的明珠”,中国MRI市场容量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需要立足国产设备,实现MRI设备的自主创新。

  分子影像是重大疾病防治重要方法,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分子影像是新一代医学影像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准确可视化病灶,实现精准诊断。当前影像医学面临如何突破传统解剖形态影像方式的局限,实现无创、在体的疾病代谢和分子可视化的重大挑战,解决途径在于采用核素示踪影像方法无创在体可视化细胞、分子水平的生化事件。PET分子影像是最先进医学影像,其探测器通过捕获γ光子,实现人体影像可视化,可以定量刻画生命代谢活动,实现重大疾病诊断。分子影像探针是影像诊断的关键,而PET分子影像探针是诊断核心环节。针对我国核医学PET分子影像探针制备系统依赖进口的现状及仪器自身局限,张宏团队创新提出“微流控放射性合成”理念,充分的发挥微流控芯片高传质、传热等优势,突破微尺度下快速蒸发、主动混合等核心问题,通过原始创新与技术迭代,成功研制了两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T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控模块化集成合成系统”,实现了同一台仪器上快速合成不一样的种类的超微量分子影像探针,推动我们国家PET分子影像探针原创研发,支撑重大疾病精准诊治发展。

  十四五“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施开发”重点专项紧紧围绕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国家科学技术创新的重大战略需求,重点支持核心关键科学仪器和核心核心部件国产化研制,丰富和完善科学仪器与核心核心部件型谱体系,解决核心关键科学仪器“卡脖子”问题。重点专项重点聚焦科学仪器的“卡点”和“堵点”,构筑安全底线,按照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核心核心部件两大整体任务进行布局,其中高端通用科学仪器任务最重要的包含分析仪器、光电测量仪器、物理性能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等高端通用科学仪器整机的集成研制。重点专项核心核心部件任务最重要的包含源部件、探测器与检测器、分离与控制部件、软件平台与数据库等科学仪器核心核心部件研制,主要疏通科学仪器的“堵点”,核心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韩立在报告中

  未来发展解决方案等内容,及其关于核心核心部件、真空电子学仪器等的思考。报告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向研究员

  前沿探索对科学仪器提出重大需求,突破极限科学仪器是前沿探索的关键,而计量变革奠定了突破测量极限的物理基础。而质谱在全球测量活动中拥有无法替代的测量基准地位。基于此,方向特别介绍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四极杆-线形离子阱 (Q-LIT) 串联技术。该技术能很好的克服“空间电荷效应”对离子阱实现准确定量分析的负面作用,充分挖掘离子阱优势,有效提升了复杂基质中目标物的测量准确性。工程化的Q-LIT结合液相色谱,通过了医疗质谱仪检验测试有关标准,获得了注册许可,鉴于其兼具小型化、高灵敏和高准确特点,是临床诊断以及其它需要定量检测工作的一种新选择。

  科学仪器,尤其是应用于半导体领域的科学仪器,是我国被“卡脖子”的代表性行业,制约了我国很多科学研究和先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振兴科学仪器产业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在科学仪器的国产化探索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和痛点,贺羽在报告中结合国仪量子创业发展过程,分享了其对于国产仪器如何突破重围观点。贺羽强调,国产仪器企业突围之路在于:找对人就能做对事;质量好、响应快、价格优是客户最朴素的追求;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持续创新。

  科学仪器是开展科学研究、取得前沿成果的必备工具,2021年全球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约730亿美元,2026年全球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可达1020亿美元。据研究统计,分析仪器应用最多的是生命科学领域,制药领域占据分析仪器市场需求的14%,医院/临床占比11%,生物技术占比10%,CRO 占比6%。伴随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的持续投入、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不断的增加,以及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额的迅速增加,将逐步推动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容。针对于此,曹小宝介绍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拟定攻关重点任务布局等内容,探讨了制约我国高端科学仪器创新的重要的因素、破局之策、产业链条、国内外差距等问题,提出了搭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联合体的发展思路。

  韩双来在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仪器产业现状,并以聚光/谱育为代表分享了高端科学仪器国产替代经验和进程。据介绍,2006年聚光科技实验室研发团队组建布局科学仪器有关技术,2011年开始承接系列化国家任务;2015年谱育科技成立、专注成果产业化,2019年谱育科技入驻青山湖创新基地,2022年谱育+聚光集中力量发展科学仪器。对于实现高端科学仪器国产替代,韩双来建议要在前沿技术平台上持续投入,不断面向细分市场聚焦突破,支持重点大型仪器一站式科研。

  无论是环境中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表面和云彩表面,还是人体中肺部、眼睛和各种粘膜的表面,均为气液界面。因此气液界面化学的研究对理解气候和污染的生成以及生命体内的关键生化过程都很重要。然而,气液界面仅有数十到数百纳米厚,因此在技术上如何仅采样此极薄的界面层而不受到体相的干扰成为了十分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张新星实验室通过对质谱电离进样过程的物理原理上的创新,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场致液滴电离-质谱技术,攻克了上述技术难题,并以此为基础解决了一系列气液界面化学测量学的具体科学问题。

  全二维气相色谱是分析复杂样品的利器。2023 年磐诺推出了一体式的全二维气相色谱仪 GC1212,通过降低系统复杂度、简化操作、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数据自动处理等,降低用户使用门槛。目前已有较多的石油化学工业、煤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有望解决基层实验室对相关复杂样品的分析问题。

  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是质谱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色谱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不断突破为组学这一领域带来的蓬勃的发展机遇。赛默飞作为质谱行业的领军者始终致力于技术的创新,为组学领域的前沿发展提供助力。2023年全新发布的Orbitrap Astral质谱仪将组学的发展又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次报告围绕Orbitrap Astral在组学方面的更高通量,更高灵敏度,更高覆盖深度,准确且精确定量等方面做展开介绍。

  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施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张丽娜

  2021年6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挂牌成立“科学仪器设施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该中心紧紧围绕国产仪器的创新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团结有志于推动国产仪器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国产仪器应用示范、验证评价、宣传推广等工作,有效促进国产仪器质量提升和推广应用。张丽娜表示,验评中心以国产仪器可靠性、稳定性和应用场景验证评价为核心,努力探索国产仪器验证评价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积极发挥“政产学研用”自主创新发展体系中应用推广的作用,搭建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和国产仪器企业的桥梁,促进国产仪器高质量创新发展。

  报告题目:中国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 (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

  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综合采用数据调查、案卷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对3808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做分析研究,组织编写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报告分为仪器仪表总体情况、传感器领域、雷达领域、谱系仪器领域共4篇,旨在为各部门、地方、高校院所、企业和科研人员等提供参考,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与活力,推动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真正落地生根。

  会议期间,与会的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主任们参观了参展商展台,针对展示的新产品新技术展开了交流。

  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已成功举办七届,累计吸引数千人次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会与广泛关注,已成为推动我们国家分析仪器技术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将助力学科发展、探索最新前沿应用,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合作共赢,为分析仪器的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来源:仪器信息网]

  3i流式新品纳米流式新玩家——纬冉科技AN415纳米流式分析仪

  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正迈向高质量时代——访安捷伦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孙大鹏、安捷伦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杨挺

  为国产芯片保驾护航!ACAIC 2023“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与分析仪器创新论坛”成功召开

  热议中国电镜技术进展!ACAIC 2023 “电子显微镜创新论坛”成功召开

  回放视频上线!第四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分析检测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成功召开

  CINNO Research:Q3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市场规模排名Top10营收合计超109亿


微信扫一扫

手机官网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