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环评的,都做过改扩建或技改项目,甚至有些可怜的小朋友,人生遇到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复杂的改扩建环评。
改扩建环评中有一个很重要但又让人头疼的章节——现有工程内容回顾,这个章节中又存在一个让部分环评人摸不着头脑、甚至疑惑不解的内容——“以新带老”。
一些环评新人,甚至少部分的老人可能都没有深入地研究明白。前几天正好有个同仁表达了类似的疑惑,我花了些时间做了一些梳理,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如有错误之处,还请不吝指教。
1986年发布的第一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首次出现了“以新带老”的思想,但未出现“以新带老”这个专有名词。该办法其中一条规定是:凡改建、扩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工程,都必须对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一起进行治理。这句话体现了“以新带老”的思想。
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提出“所有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要提高技术起点,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的基本工艺……,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应实行“以新带老”,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少”。
此为“以新带老”一词首次在中出现,但对“以新带老”未有明确的释义。
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一定要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999年,原四川省环保局向原环保总局的一个请示文件中,也出现了“以新带老”一词。(请示文件名称为:关于江油水泥厂扩建五号窑技改工程因未执行“以新带老”应怎么样处理的请示),总局的复函中明确根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改扩建项目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该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进行治理,也就是要求必须实行“以新带老”。
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项目》(HJ/T89-2003)首次对“以新带老”进行了定义:通过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对依托单位原有的环境保护设施不符合规定标准要求,需要逐步完善的环境保护设施,一般称“以新带老”。
2007年原环保总局发布了一系列的“三同时”验收技术规范,均提及“以新带老”,且有释义。
之后,部里发布的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比如制药、农药、钢铁等行业均明确,改扩建项目应全面梳理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并明确限期整改要求,相关依托工程需逐步优化的,应提出“以新带老”方案。
由于我们国家发展初期,以经济发展为第一位,忽略了环境保护,随着发展的深入,环境越来越差,环保老账越积越多。所以在我国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的背景下,要亡羊补牢,还环保老账,于是就提出了“以新带老”的制度。
新建项目不欠“新账”,同时改扩建/技改项目还有努力还“老账”,实现企业“增产不增污”,区域污染不超过环境容量。所以“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环境容量”在前些年很多情况下是同时出现的。
“以新带老”是手段,“增产不增污”是微观目标(企业),“不超环境容量”是宏观目标(区域环境目标)。
①企业建设较早,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环境管理要求,未采取环保措施或采取了低效的环保措施,随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管理要求的提高,高效的环保措施成为必要。高效与低效、高要求与低要求之间的差值,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老账”。
②企业建设时也采取了高效的环保措施,但由于多年运行、发展等,设备老化、布局变得不合理等,造成了污染排放量大,出现跑冒滴漏等不正常排放现象、环保设施逐渐变得低效运行等,这部分与现阶段环保管理要求的差值,也成为了“老账”。
①看文件,原来的环评文件较为简略,排放标准较为宽松,对照现有的管理要求,识别企业在环保方面是不是真的存在欠缺,比如某污染物未识别,某污染物未收集处理而无组织排放等。
②看现场,勘查企业现场,是不是真的存在未设置环保设施,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环保设施不完善等情况。
③从制度、监测报告、环保处罚等方面,比如制度是否完善(应急预案、危废备案等),监测报告是否超标、是否受到环保处罚、投诉等方面做识别。若监测报告出现超标或监测值在标准值附近、经常收到周边居民投诉(一般是臭气等废气)等,那么就需要仔细考虑“以新带老”进行改进了。
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均不一样,“以新带老”的实现方式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源头替代,使用污染小的原料替代污染大的原料,比如水性漆替代油性漆,不含磷清洗剂代替含磷清洗剂;先进的工艺替代落后的工艺,以此来降低原料的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的产生等。
过程控制,通过更先进、合理的收集方式,加大废气的捕集率,减少废气不经处理的无组织排放量。
末端治理,通过改进、多级处理,增加污染物的削减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非正常工况的情况,这里就暂不考虑在内了,降低非正常工况发生的频率、污染排放量也算是一种“以新带老”措施。
以新带老削减量的计算方式,我们以一个例子进行阐述,这个例子略微复杂一些:
某公司从事印刷业务,油墨(含稀释剂)年用量为10吨,油墨中可挥发性成分占比为5%,废气采用集气罩收集,收集效率为75%,末端采用活性炭净化,净化效率为80%;现在,企业拟进行扩建项目,新增油墨年用量为5吨,同时为了响应减排号召,采用低VOCs油墨代替现有油墨,改扩建完成后,企业均采用低VOCs油墨,油墨中可挥发性成分占比降低为2%;同时对全厂的废气收集和净化设施做改造,改造完成后,废气收集效率增加为95%,净化效率保持不变,为80%。请简述和计算企业现有工程、改扩建工程污染物排放三本账,本项目建成后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变化量。1. 现有工程VOCs排放量2. 扩建工程“三本账”:产生量、削减量和排放量3.“以新带老”削减量4.扩建工程完成后,全厂排放量,排放增减量。
咱们再用其他办法来进行验算一下,将扩建完成后的全厂作为一个新建项目进行考虑,计算其三本账,见下表:
从理论上,两种方法计算的总排放量应该相等,即L=E3,验算结果中L=E3,说明两种计算方式一致,计算正确。
对这个例题或者答案,如果有不同意见,可留言或关注公众号进群沟通,欢迎同行交流、共同进步。
①污染物产生量的关系,A3<A1+A2,甚至A3<A1(其中A3<A1是个巧合,不是规律),这就是源头替代的结果,从源头上降低了污染物的产生量。
②现有项目无组织排放量由0.125降低到0.01(0.015-0.005=0.01),一部分原因是源头削减、一部分原因是提高了废气收集效率。
③以新带老削减量为0.152,占现有项目排放量的76.00%。这也是”以新带老“的重要性和目的所在,还掉旧账;而且改扩建后全厂排放量由0.2减少到0.072,排放量降低了0.128,真正的完成了增产不增污。
二、当现有收集和处理效率均较高的情况下,勉强提高收集和处理效率,削减比例其实不太高了,同时由于改进了措施,日常运营费用肯定会大幅增加。
三、所以从环境-经济效益上说,单纯追求环保效率(过度治理)反倒不环保;这个能从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角度进行说明。
《农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制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钢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
微信扫一扫
手机官网